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创办日期:1993年   刊期:半月刊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ISSN 1007-5798
CN 11-3555/R
邮发代号:82-695
电话:010-64405732,64405735
E-mail:zgmjlf@163.com

 


学术探讨

  • 基于“病机链”浅析《脾胃论》疾病特点及用药规律

    王基实;张世祺;高诗岳;杨珺涵;高爽;张哲;

    《脾胃论》是金元时期补土派重要的代表著作,对脾胃的功能及脾胃失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有深入的阐述。目前,系统梳理该书体系的论著不甚丰富。该文以“病机链”为切入点,探析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述的疾病特点及治疗用药方法,以更好地理解李东垣学术思想,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

    2025年09期 v.3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黄钊钊;王娟;任义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该文阐释“痰瘀互结”理论的内涵,分析COPD与“痰瘀互结”的关联性,详细探讨中医药基于该理论治疗COPD在调节气道炎症、改善肺通气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对肺血管重构等方面的临床机制,旨在为中医药治疗COPD提供更深入的理论依据。

    2025年09期 v.33 5-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脏窍相通”理论从肾虚窍阻论治消渴耳病

    初馥;徐灿坤;朱晓萌;

    消渴耳病是因糖尿病引发的耳部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知晓率低、确诊率低、治愈率低的特点。该文从“脏窍相通”理论出发,阐述消渴耳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认为该病以肾虚为本,以痰瘀为标,痰浊、瘀血贯穿病程始终,治疗应标本同治,在补气养阴的同时,运用补肾填精、豁痰化瘀法辨证施治。

    2025年09期 v.3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态靶辨证”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在围绝经期潮热汗出症中的应用

    杨君;张定华;严志云;

    潮热汗出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中医认为,围绝经期潮热汗出症以肾虚为本,与肝、脾等相关。该文基于仝小林院士“态靶辨证”思路,认为围绝经期潮热汗出症属“虚态”“郁态”,并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在围绝经期潮热汗出症中的应用。

    2025年09期 v.3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伤寒杂病论》探讨颈椎病的辨治思路

    舒鑫航;周肃陵;

    该文以《伤寒杂病论》为基石,探析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该文认为,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经脉痹阻、血痹不通、邪犯少阳、水饮内停及虚寒内生、浊阴上犯。治疗上,临床可根据不同证候采用解表通经、温阳活血、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温中降逆等方法。颈椎病患者病情复杂,辨证时可兼见多种证型,需综合判断,针对不同类型颈椎病及其症状辨证选方。

    2025年09期 v.3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手法调理麦粒肿经验总结

    夏慧萍;孙德仁;

    该文从麦粒肿的临床诊断、辨证分型、治疗原则、护理常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河东少儿推拿流派调理麦粒肿的操作手法和临床应用。河东少儿推拿流派手法调理麦粒肿临床疗效显著,多数患儿单用推拿手法调理治疗即可明显见效,且治愈后可降低麦粒肿的复发率。

    2025年09期 v.3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针灸大成》膈俞穴应用规律探析

    李彩红;王希友;王黎明;王文;张玉蓉;苏涛;

    该文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膈俞穴的文献记载,探讨其定位、刺法灸法、特定穴属性及临床应用规律。膈俞穴的定位与《经络腧穴学》描述一致,可针可灸;组方配伍方面,该穴既可单独应用,也可配伍其他腧穴,且以特定穴为主,尤以五输穴、背俞穴为多,三里、外关、五脏俞、胃俞、中脘等穴位出现频率较高。膈俞穴为八会穴之血会,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治疗血证、脾胃疾病和肺系疾病,还可治疗心系疾病、胸胁疾病、肾系疾病、积证、虚劳等病。

    2025年09期 v.3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针灸大成》中后溪穴的应用探讨

    郁宗俊;马鹤鸣;

    后溪穴位于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可针可灸。该文基于《针灸大成》记载,结合现代研究结果,梳理总结后溪穴的刺灸要点、临床应用,以期为深化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9期 v.3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读者·作者·编者

  • 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上)

    <正>1.“脑肠”跨器官策略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取得新进展以功能性胃肠病和消化道炎癌转化为代表的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发病率高、机制复杂、医治难度大,且与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应激损伤密切相关。单一治疗方法不能满足此类疾病跨器官的实际需求。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魏玮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荣培晶研究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凤斌教授,提出“脑肠同调”新策略,通过开展1 796例功能性胃肠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脑肠同调”可同时改善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复发率,创建了“脑肠同调”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并应用多组学等方法阐释了“脑肠同调”的科学内涵。该进展是基于中医整体观治疗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的新策略,也为重大慢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油脂类高热量食物摄入大幅增加导致肥胖发病率逐年攀升,小肠作为油脂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过程多认为是自主发生的。

    2025年09期 v.3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名医传承

  • 陶波治疗主观性耳鸣经验撷萃

    任文琪;陶波;姜天泽;

    该文总结分析陶波教授临证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经验。从主观性耳鸣定义、现代认识及治疗局限等方面入手,阐述陶波教授治疗主观性耳鸣调神、行气血、御形体的诊疗模式,即形气神相守、注重调神,调气为要、注重肝脾,调神导气御形以平衡阴阳,体现了调神导气以御形的诊疗观。

    2025年09期 v.3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洪平自拟化痰消滞方治疗腺样体肥大经验

    盖江华;高洪平;杜娟;卫严蓉;

    近年来,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升高。高洪平老师认为,腺样体肥大的基础病机为痰滞颃颡,主张进行三期论治,强调将化痰消滞治则贯穿疗程始终,应用自拟化痰消滞方治疗,验于临床,疗效显著。该文总结高洪平老师应用自拟化痰消滞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经验。

    2025年09期 v.33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民族医药

  • 黎族牛角罐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

    张琳琳;符艺乐;王文杰;蒋卉;孙懿钶;张晨玥;唐兵乙;付兴;毕超然;宫爱民;

    黎族牛角罐疗法是黎族医药中独具特色且治疗效果良好的一种外治技法,是以黎医三元六道气脉图理论为指导,应用当地特色药物制备药液及牛角罐,在特定气脉及腧穴上施罐,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散结、除湿拔毒等功效,对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该文简述黎族牛角罐疗法的特点及内涵,旨在发掘整理及传承保护黎族医药特色技法。

    2025年09期 v.33 35-3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特色疗法

  • 骶尾部中药溻渍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徐玉杰;魏峰明;郭智明;郭鹤鑫;乔梓超;贾栋承;王正;

    目的:探究骶尾部中药溻渍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溻渍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碘伏消毒换药,溻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骶尾部中药溻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肛门疼痛程度、焦虑程度、尿潴留发生情况、肛缘水肿情况、肛缘水肿消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术后30 d,溻渍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肛管高压带长度短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8 h,溻渍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后1 d(P<0.05),且溻渍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溻渍组肛缘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肛缘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尾部中药溻渍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肛门疼痛程度,缓解其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缩短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肛缘水肿消退时间,有利于肛门功能恢复。

    2025年09期 v.33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退热洗剂熏洗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降温效果的影响

    韩晨宇;许洪义;

    目的:观察退热洗剂熏洗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降温效果。方法:选取95例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采用温水熏洗、擦拭治疗,治疗组采用退热洗剂熏洗、擦拭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0.5、1、2 h后的平均体温变化情况,治疗后24 h内患儿发热次数,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后的退热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0.5、1、2 h后,两组患儿平均体温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2 h后平均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4 h内未发热、发热1次和发热2次的患儿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发热3次以上的患儿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 h后,治疗组退热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内,治疗组患儿完全退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退热洗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患儿体温,减少患儿发热次数,且安全可靠。

    2025年09期 v.3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耳背全息反射区放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邓有金;凌湘力;

    目的:观察耳背全息反射区放血疗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耳背全息反射区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s~(-1))、红细胞比容]及中医症状积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s~(-1))、红细胞比容及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背全息反射区放血疗法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液黏滞程度,加快血液运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2025年09期 v.3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斡旋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廖方容;傅春文;

    目的:探讨斡旋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联合组在温针灸组基础上采用斡旋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GSRS)、胃镜检查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胃肠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44%(34/36),高于温针灸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SRS、胃镜检查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温针灸组(P<0.05);两组患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斡旋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2025年09期 v.3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陈凌芸;甘小田;赵甜妤;陆群;农锦文;

    目的:观察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穴位贴敷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及生理、社会心理、担心和焦虑、满意度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穴位贴敷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2025年09期 v.3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抑郁状态失眠的临床观察

    黄雯静;吴俊荣;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于慢性肾衰竭合并抑郁状态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合并抑郁状态失眠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耳穴压豆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阿普唑仑片治疗,耳穴压豆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耳穴压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8/2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0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睡准备时间、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耳穴压豆组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耳穴压豆组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耳穴压豆组PSQI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抑郁状态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2025年09期 v.3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氏安神方联合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黄晓岚;刘雪萍;卢丽芬;王玲;李健;巫美平;

    目的:观察孙氏安神方联合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针药治疗组采用孙氏安神方联合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3个月后,针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针药治疗组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3个月后,针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以及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针药治疗组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针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6.00%(43/50)(P<0.05);针药治疗组复发率为17.50%(7/4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53.85%(21/39)(P<0.05)。治疗期间,针药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过敏症状及不良反应。结论:孙氏安神方联合梅花针循经叩刺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2025年09期 v.33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尖放血联合桑菊饮加减治疗成年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风热证)的临床观察

    陈婉;范佳敏;唐帮伦;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桑菊饮加减治疗成年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耳尖放血联合桑菊饮加减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症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各症状评分和总分、中医症状积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愈显率为50.00%(17/3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7.65%(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尖放血联合桑菊饮加减治疗成年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风热证),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09期 v.3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汤剂联合复方甘榆油膏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观察

    陈焱华;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复方甘榆油膏对慢性唇炎患者症状和体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慢性唇炎(脾胃湿热证)患者,根据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用复方甘榆油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涂抹复方甘榆油膏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可明显提高慢性唇炎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9期 v.3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贴敷联合自拟肺炎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王雪英;张蕾;

    目的:探讨自拟肺炎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自拟肺炎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情况(X线胸片结果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啰音消失、退热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肺功能指标水平(最大呼气流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用力肺活量、氧合指数)。结果:观察组X线胸片结果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啰音消失、退热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和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和自拟肺炎汤治疗可促进支原体肺炎患儿快速康复,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2025年09期 v.33 70-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中药液分期冲洗联合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的临床观察

    刘小芬;陈宝相;李海涛;李景琛;李炎炎;景梦碟;

    目的:观察中药液分期冲洗联合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并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组术后采用中药液分期冲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及治疗3、7、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糖精清除时间(SCT)、隆德-肯尼迪(Lund-Kennedy)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SCT,以及Lund-Kennedy水肿、瘢痕、鼻漏、结痂评分与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3、7、12周后Lund-Kennedy评分总分、水肿评分,治疗7周后SCT,治疗12周后VAS评分、鼻漏评分和结痂评分,以及治疗3、12周后瘢痕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液分期冲洗联合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胆腑郁热证)患者,可减轻鼻黏膜水肿、瘢痕等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5年09期 v.3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马成;赵飞;

    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0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择期行PV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壮筋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患椎高度丢失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丢失比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患椎高度丢失比低于术后1个月(P<0.05)。结论:PVP治疗OVCF对恢复患椎高度有良好疗效,术后加服补肾壮筋汤可促进OVCF患者骨折愈合,有助于减轻术后残余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腰椎的生理功能。

    2025年09期 v.3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腹泻(脾虚夹湿证)的临床观察

    周薇;杨佳志;李志红;王秀芝;王志强;刘汇文;肖军财;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腹泻(脾虚夹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腹泻(脾虚夹湿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1例,常规西药组32例。常规西药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治疗14、28 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布里斯托大便性状量表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14、28 d,两组患者布里斯托大便性状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同期常规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27/31),高于常规西药组的62.50%(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为9.68%(3/31),低于常规西药组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腹泻(脾虚夹湿证)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或延缓疾病复发,临床疗效较好。

    2025年09期 v.33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话医案

  • 扶正法治疗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验案

    许帆;田建辉;

    切口愈合不良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因复杂,临床疗效差。中医认为,正气的盛衰是肺癌术后切口愈合的关键因素。肺癌术后,患者正气大伤,残余癌毒潜伏于内,进一步耗损人体正气,气虚则无力运化气血,肌肤失养,切口难敛,故以正虚毒伏、气虚血瘀、肌肤失养为核心病机,治疗以扶正蠲毒抗癌为基本法则,合益气敛肺、温阳通络、扶正生肌敛疮之法以鼓舞气血运行,促进切口快速愈合,预防肺癌复发及转移。该文列举验案1则,介绍应用扶正法治疗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证思路。

    2025年09期 v.33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脊髓硬膜外血肿病案报告1则

    贾泽涛;陈云刚;郑健虎;钟旭;刘国岩;

    该文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AS)颈椎骨折合并脊髓硬膜外血肿(SE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AS颈椎骨折合并SEH临床少见,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该案患者行“AS颈椎骨折C_7切开、减压、血肿清除及C_4~T_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收效良好。

    2025年09期 v.33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气滞痰瘀型甲状腺结节验案

    赵家旺;闻雅辉;王清贤;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西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基于该病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的病机,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该文主要介绍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气滞痰瘀型甲状腺结节验案1则,以期为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33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治疗直肠间质瘤病例报告1则

    刘志君;祝颂;韩玮玮;任宇航;

    直肠间质瘤(RST)起源于间叶组织,属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RST恶性率较高,诊断难度大,且预后不良,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该文报道1则结合影像学分析后经肛手术完整切除的RST病案。

    2025年09期 v.33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并用治疗分离转换障碍验案1则

    白淑君;韩耀巍;

    分离转换障碍主要表现为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该文分享藿香正气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以运动障碍为特点的分离转换障碍验案1则,以期为分离转换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09期 v.33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国应用参苓白术散辨治口舌疑难杂病验案3则

    王辉;周建国;冯跃;龚显田;

    该文介绍周建国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灼口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验案各1则,探讨周建国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的临证经验,分析其临床辨证思维,旨在为临床治疗口舌杂病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33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竞;粟胜勇;苏虹;羊璞;郭彦君;彭柳馨;凌佳霞;

    抑郁症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并发疾病。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安全有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从电针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炎症细胞因子、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及海马神经元等方面,总结近年来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以期为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3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真武汤系列方及其与针灸结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夏紫薇;陈缘良;程井军;

    真武汤首见于《伤寒论》,为温阳化水之剂,用以治疗因阳虚不能化水而导致的湿聚水肿病证,临床应用广泛。针灸通过调整人体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针药结合治疗通过内服药物与外部针灸刺激的双重作用,能有效调理身体,治疗疾病。该文整理相关文献,对真武汤系列方及其与针灸结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2025年09期 v.3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推拿调节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梁元政;王晓伟;王晓丹;宋雨洁;井夫杰;

    该文检索和整理近年来推拿在神经系统调节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以期为推拿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该文认为,推拿通过活化受刺激的感受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双向调节周围神经的传导及对周围神经直接刺激、调节神经递质含量、修复受损的神经、镇痛等,实现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2025年09期 v.3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脓灸辅助治疗癌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

    徐骏浩;衣华强;

    化脓灸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疑难病证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潜力。该文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化脓灸治疗癌症的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中的实际效果,发现化脓灸治疗癌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

    2025年09期 v.33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胆囊息肉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喇孝楠;高登鹏;

    胆囊息肉是临床常见的胆囊疾病,西医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常伴有并发症等问题。随着胆囊息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及临床实践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在改善甚至抑制胆囊息肉的形成与增长方面疗效显著,且具有无创伤、治疗方法多样、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该文总结胆囊息肉的中医认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5年09期 v.33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罗林鑫;

    癌性疼痛作为癌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艾灸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能显著缓解癌症患者的癌性疼痛症状,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无成瘾性。该文从艾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选穴特点3个方面,对近年来艾灸治疗癌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

    2025年09期 v.33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叶紫;魏绍斌;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医药在改善子宫内膜息肉症状及减少术后复发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总结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经验,整理近年来学界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33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25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正>[推广适宜医疗技术突出实用简便验廉]邮发代号:82-695半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25元半年定价300元全年定价600元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在我刊微信小店订阅2025年全年期刊的读者,获专属优惠。《中国民间疗法》杂志(1993年创刊)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主办的中医药类学术期刊,为全国中医药优秀科技期刊,获原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A类学术期刊认定。我刊以“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炉,面向基层,面向大众,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医药医疗、保健方法”为办刊特色。主要栏目:百华苑、杏林故事、学术探讨、名医传承、经方沙龙、民族医药、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护理、医话医案、单方验法、综述、医教论坛等。我刊采用融合出版方式提供更多的延伸性学术内容。

    2025年09期 v.33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