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疗法》第一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2018年5月12日,《中国民间疗法》杂志第一届编委会会议在北京广西大厦举办。本届编委会委员是通过各医疗、科研、学会等相关部门推荐和编辑部邀约组成,共48人。国医大师孙光荣担任编委会顾问。经会前选举,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担任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高彦彬、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江淑安、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方剂学学科带头人谢鸣等担任副主任委员。会议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中国民间疗法》副主编李秀明,河北省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民间疗法》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曹东义主持。
会议分为五部分:一是宣布《中国民间疗法》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成立,为编委会顾问、主任及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二是编委会顾问、主任委员致辞;三是汇报《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工作;四是编委座谈,审议编委会章程,研讨杂志的发展以及对杂志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五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民间疗法》杂志主编范吉平总结讲话。
国医大师孙光荣出席会议,并为《中国民间疗法》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成立题词:“服务建设健康中国大局,构筑学术经验交流平台,彰显简效便廉特色优势,提高民间疗法研用水平”。孙老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民间疗法》杂志“推广适宜医疗技术,突出实用简便验廉”的办刊宗旨和办刊特色,并提出了“四稳四新”的建议和期望。“四稳”:主攻方向稳、专职团队稳、稿件来源稳、期刊质量稳。“四新”:编辑理念新、栏目设计新、互动方式新、发行策略新。
与会编委对编委会章程进行了逐条修改;针对期刊定位、栏目设置、发行渠道、新媒体发展、学术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一是建议对现有栏目编排精简、优化,增加“心灵故事”“养生保健”“经方应用”“中医经典”等内容或者栏目。二是加大与学校、医院、诊所、学会等机构的联系,增大对杂志的宣传力度,提高杂志影响力,不仅加大稿源,还可拓宽纸质期刊发行渠道。三是在保持杂志原有特色和定位的基础上,提高稿件质量。四是利用网络、媒体加大杂志的宣传力度。五是开展培训。
范吉平社长兼总编辑在总结讲话中明确了编委会对学术期刊建设的重要学术指导意义,同时对编委会提出了期望,对杂志编辑部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认为《中国民间疗法》杂志要明确并坚持杂志的定位和服务对象,立足服务与读者;加强与关联机构的联系,建议编辑部多走出去,多学习;加大对杂志的平台建设,为读者、作者搭建一个学习、交流、信息传播的知识平台,把杂志做成一个内容产业,如开展电子、视频、音频培训等;应该对传承、对乡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一技之长、保健调理师予以一定关注,可在栏目设置中进行考虑;建议开展民间疗法技术的培训,如小针刀等。
《中国民间疗法》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编委及杂志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共28人参加会议。